林家局的工程师三天两头来做技术指导,那么高的山,他们爬上爬下不晓得爬了多少次。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晓得要走多少弯路。每次陪他们上山,看到他们汗淋淋的后背,我都要想,等有了果子,一定要让他们先尝。
种树跟种菜不一样,一蓬青菜种下去,十天半个月就能收了。我7年前种下去的核桃,100多亩山,2000多棵树,前年才结了120颗果子,去年结了40多斤,中国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叫我卖给他们做种,我没卖。我干嘛要急着卖钱,那么多人帮过我,现在有果子了,我要让他们先尝尝鲜。我拎着山核桃到临安去加工,炒货厂的老板是两兄弟,他们在美国承包了几个农场,专门种这种薄壳山核桃。他们说,他们种的一级品全部在美国当地销售,二级品果才用集装箱托运回国内加工批发,行情很俏,见钱发货,供不应求。听他们这么说,我心里很不舒服,凭什么国内的消费者只能吃到二级果?还不是因为东西太少了!当时我真的很后悔没把果子卖给研究所做种。如果今年研究还需要,我一定先满足他们。
2000多棵山桃核种在山上,20000只鸡养在圈里,我还想干点别的,2006年,我租9亩地种了一年吊瓜。第二年,镇领导动员我们搞一块铁皮石斛基地。种铁皮石斛不像种美国山核桃,投入太大,除了大棚和围墙,买一亩地的苗就要5万元。我心里没底,不敢答应。镇领导给我打气,你放心大胆地种,种活了是你的,死了算镇里的。镇领导这么相信我,这么支持,还有什么不敢的?我跟老公商量,豁出去了,碰一回运气。当时村主任也愿意参与,我们两家建围墙,造大棚,搭遮阳网,把准备工作做到位。当年5月25日,镇里把10万元的苗送来了。苗种下去以后,浙江大学植物中心主任沈教授和浙大植物中心实验室的周老师成了莲花镇的常客,遇到技术问题,他们全力帮忙解决,镇领导也很关心我们,去年大下雪,他们找来20多人帮忙为大棚扒雪,所以说去年冻灾,我们的基地没塌一个棚,铁皮石斛一片叶都没冻伤。
苦归苦,累归累,总算没让镇领导失望,铁皮石斛种得很成功,今年下半年可以采收了。去年我们成立了“新安江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30多农户成了社员,基地面积近50亩,明年开始就能分栽,分栽以后,基地面积可以成倍地增加。还是那句话,我不嫌多,越多越好,最好如果我们莲花能成为全国最大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今年3月,我们的铁皮石斛基地申报“浙江省铁皮石斛丰产集成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建设”项目,获得了浙江省首届“创业浙江”——青年创业新项目竞赛成长型创业项目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