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岛石山核桃资讯交易平台

杭州临安秋树商贸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采摘山核桃有新招啦快到网里来,山核桃采收的趋势----自然落果+采摘网采收
来源: | 作者:ttxht365 | 发布时间: 3192天前 | 7298 次浏览 | 分享到:
张开“天罗地网”,只待山核桃“落网”。


临安是中国山核桃主产地,每年到了山核桃采收季节,因爬树打山核桃而导致人员伤亡的悲剧屡有发生。近年来,一种通过在山核桃林下结网,接收自然落果的全新采收方式逐渐在临安乡间流行开来。

依往年来看,山核桃一般在九月份(白露)开打,虽然距离开打还有一段时间,但临安相关部门已早早地动员起采打山核桃的安全工作。

什么是自然落果法

在山核桃自然落果法采收张网现场,巨大的白色采收网如瀑布般,从山顶沿60度左右的陡坡倾泄而下。据张网技术人员介绍,待果实成熟,即可顺网而下落入山脚的桶中,实现“落袋为安”。

据了解,自然落果法最早是由岛石镇山川村阁川自然村村民帅俊仕于2008年首先采用。近几年来,采用自然落果采收方法的农户和范围不断扩大,方法简单,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树干上套上网,利用成片的网来收集自然掉落的山核桃。具体的操作是:开打前把网铺开拼接到一起就可以用了,采收完毕后把网拆开,绕几圈挂在树上,不会影响其他工作的进行。张网技术人员说,如今所铺设的网是特制的,可拆卸、防老化、不易撕裂。相对于传统的采打方法,自然落果法有着独特的优势:不除草可以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的平衡;不上树可以保护林农,保证人身的安全;不敲打可以养护枝干,确保山核桃树零伤害。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现有岛石镇的8个行政村中有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自然落果采收方法。2013年岛石镇吴向阳试验成功的安全网采收法,是自然落果法的升级版。结网采收也更方便、更高效,每天只需早晚上山两次,开箱回收收集桶内的山核桃即可

提高山核桃采收安全性

降低山核桃采收成本

山核桃农户反映说,传统收打方式对采打人员的技术体力等要求很高,采打人员年龄均以50~70岁为主,其中60岁以上占80%,安全隐患很大。以往采用传统上树采打方法,每年都会发生人员伤亡。“每到采打山核桃的高峰期,就怕有人出事故。”新二村书记李军跃也表示说,“后来采用了自然落果法,因不需要上树采收,也不需要赶时间,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因此有利于安全采收。以阁川村为例,近几年均未发生伤亡事故,黄川村楼下、张家自然村伤亡事故也大幅减少。”

据介绍,由于采收时间延长,从8月底至10月初,持续35天左右,使得劳动强度减低,一般农户一对夫妻就能完成采收而无需雇工,从阁川、黄川情况看,每户节约雇工工资1万元左右。由于山核桃上树采打对劳动者技能、体力均有较高要求,目前采打人员面临雇工年龄老化、数量减少,出现雇工难,工资不断上升的局面。山核桃农户也表示传统采打方式的成本太大,去年雇工工资已达到一打一捡需六百元一天的水平。

“今年采用传统的采打方式,共采打了山核桃干籽2011斤,支付雇工工资1.55万元,加之其他开支,折合每斤需支出8元左右。”新二村书记李军跃介绍道,“若采用安全网采收法,无需雇工或者最多雇工一人去收集桶内山核桃即可,因无需上树采打,雇工一人一个月时间只需工资3000元左右,按同比计算,折合每斤支出1.5元左右,大大降低雇工成本。”

提高山核桃品质和产量

减少山核桃树体损伤

山核桃果实从9月初开始陆续成熟,若是采用传统采收法,统一时间敲打,会将那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山核桃果一次性敲落;而采用自然落果法,则是山核桃充分成熟后自然掉落,其果仁饱满度提高,比传统采打方式增加重量5%以上。

山川村农户帅俊仕于2010年开始实测,采用传统采打方法,一箩筐产量为62斤,而采用自然落果采收法,产量为67斤,每箩筐要增加5斤的收益。农林大学山核桃研究所通过检测,自然落果采收法的山核桃油脂含量更高,长链脂肪酸(炒制后能散发更浓郁的香味)含量也明显增加,提高了山核桃果仁的品质。在调研中我们获知,岛石镇的山核桃每100斤干籽的出仁率要比其他地区高出3~5斤,主要原因就是该镇的山核桃成熟度比其他产区高。

传统采收法为爬树方便,在树干上钉钉子伤树,竹竿敲打会打落树叶及第二年的结果枝,对树体伤害较大。采用自然落果法不伤树,采收后至山核桃落叶能制造积累更多养分,有利来年增产。

有利于生态化经营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业人士计算说,如果采用自然落果的采收方式,与采用传统方式采打100斤干籽比较,一是增加产量5斤,按25元/斤计算,增加收入125元;二是提高出仁3斤以上,按60/斤计算,增加收入180元;三是减少8元/斤的雇工工资,计减少采收成本800元。以上三项合计,每百斤干籽可以增加经济效益1100元左右,按常年全市产量1万吨计算,每年可使山核桃产区的林农增收节支2亿元左右,这将为提高临安的综合经济效益做出不少贡献。


铺上网

    坐等山核桃落地

    8月6日早上清晨不到7点,龙岗镇林坑村的许小莲就上山了。她说自己要去张网。

    “一个月后山核桃就要开打,家里缺少人手,不张网不行。”她口中的网就是临安山核桃改革的核心部件——简单来说,就是自然落果,等待山核桃成熟并“瓜熟蒂落”。在地上铺好网,山核桃落下来后会因重力而滚落到筐箩中,这样就省去了上树采摘环节。

    许小莲听说今年政府推广自然落果,张网还有补贴,她决定“顺应改革”。“上树就要请人,而且年年有人受伤,很让人担心。”

    许小莲对采摘山核桃的担心代表了大部分村民的民意。随便找一个人,他们都能讲出一两个亲眼见证的悲剧经历。

    “用网规避了危险减少了人工。但张网是门技术,要是每个村里都有一支技术队伍就好了。” 吴向阳是安全采收网的发明者,他发明的网采用特别的材质,价格不高但能用4~5年。

    今年先试点张网5000亩

    采摘期延长至一个月

    当然,支持者众,但投反对票的也有。

    对于他们来说,不愿等自然落地,主要是为了时间。临安岛石镇新二村某村民就不想铺网。“往年采摘山核桃,只要雇工到位,一周左右就能全部采收完毕。之后的时间就可以自己安排了。而现在这样做,实际上大大延长了采收时间。光山上就得多跑好多趟。”另外,他还觉得如果天气下雨,不受人力控制的自然落果水气很大,山路泥泞负面影响不小。

    但临安的态度很坚决——

    “从成熟到所有山核桃完全自然落地,大概需要1个月,时间并不长,而且减少了对山核桃树的伤害。”临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临安把推广山核桃自然落果法纳入专项考核,要求在全市推广自然落果法3万亩、张网5000亩(张网补贴200元/亩)。

    “我们也是经过几年的小片区试验和改进之后,才准备在今年开始较大范围的推广和实行。”临安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副站长丁立忠对这两种方法的推广有信心但也很谨慎,“实际施行起来还有难度,因为这两种采收方式都较适用于集中连片的山核桃林,如果有分散或者距离较远的林区,就不方便管理。”


   目前,临安有48万亩山核桃林(其中35万亩是成林),因为管理和推广的局限,主要有三种采收方式:自然落地、张网、人工打杆。

    不过丁立忠表示,今年的3.5万亩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效果理想,会适时增加自然落果和张网采收的面积。“今后,我们也会鼓励林户通过调换、买卖或者租赁,以此形成集中连片的山核桃林,将‘自然落果’的方式进一步推行开来。”

    推广自然落果

    政府每年补贴380万

    初听这个改革方法,头脑灵光的同学可能马上想到一个问题:张网后所有山核桃都会集中到一个容器里,如果有人起了“歪心”,是不是一两分钟就能“端”走别人的大半收成啊?

    “这个问题我们也早有考虑。第一,村委与农户签订了协议,一户人家的收成总量是大概有数的;第二,从开杆之日起,村里会组织专业队伍统一看管,并连续巡山60天;第三,如果有村民不按规定进入山核桃林,会被处以1000元罚款。”临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经明确了每年安排38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山核桃自然落果法采收和生态化经营。

    另外一个问题则更接地气——山核桃树枝会交叉生长,自然落地的果实也会顺坡滚落,林户之间会不会因此产生纠纷?

    “这问题并没有普遍性,因为不同的山核桃林之间,都以分界线为定,山核桃落在谁家的领地,就算谁的,不用争不用抢。”丁立忠说,这是林户多年采收得来的经验和约定,而山核桃滚落也自有低矮的拦网阻挡,不必担心。

  山核桃自然落果法相比传统采打方式除了更加安全之外,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按照一张采收网5年的使用寿命计算,每张网的成本为每亩800元,加上捡拾山核桃人工费每亩200元,第一年每亩需花费1000元,而之后4年只需要每亩200元的人工成本,比传统的采打方法每年每亩可以节省600元。此外,采用自然落果法收集到的是充分成熟后掉落的山核桃,其果仁饱满度更高,销售价格也相应升高。

  采取自然落果+采摘网采收方式有6大优势:
  1、安全采收零事故,尤其是采收季节出现连续阴雨时,优势更加明显;2、一般情况下,无需雇工,作业强度低;3、结合采摘网不仅更可以大幅提高采集落果的作业效率,还可以减少遗漏,减少落在林间造成的果实变质的果实;4、无需敲打,山核桃树零伤害,来年产量有保证;5、自然落果的山核桃果实品质好,饱满、空籽少、肉质好、油脂质量高,更耐储藏,价格更高;6、从源头上减少除草剂的使用,保护林间生态,从而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发展各种林下种植的可能。
  推广山核桃采收自然落果法,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一种看上去很美的采收办法,实际推行上还有一定难度。目前我市采取自然落果法的林农只是极个别的,采摘网也是在近年刚刚引进。大面积推广自然落果+采摘网采收,除了依靠宣传提倡以外,必须同时要与生产、流通等环节调整适应,跟进配套措施。关键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关于山场的调整。首先涉及到一个深层次问题,分户经营给山核桃生产经营也带来一些弊端。林农的山核桃林一般都很分散,有些农户的山核桃林分布在十几处,且山高路远,如果每天到十几处地方捡山核桃,自然捡拾无法解决看管问题,也非常麻烦、耗费时间,同时自然掉落的山核桃成熟度比较高,很容易腐烂,需要尽快捡完进行加工,这种情况下,推广自然落果林农有实际难度,几乎不可行,所以实现自然落果法采收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林农通过“自由交换”形成了山核桃林相对集中不分散的特点。而这种“交换”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山核桃树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产果的质量和产量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仅仅简单的根据山核桃树的数量或山核桃林面积来“等量交换”,显然是走不通的。需要从条件相对成熟的自然村或区域首先推广,积极宣传引导林农,逐步推进。
  2、协调市场供应。自然落果法采收涉及时间较人工采收时间跨度长,一些产区存在的那种一味追求尽早上市,卖好价钱而过早争抢式采收。此外还要考虑到市场供应问题。不仅要引导林农推迟采收,还要在主产区同时也要对收购者进行引导。
  3、配套山核桃采摘网推广。目前市售采摘网每亩成本2000-3000元,可以使用五年,但是一次性投入还比较高,政府可以考虑组织专门推广现场会,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对购置采摘网的林农进行适当补贴。
  
  知识链接:山核桃为何要推迟采收?
  山核桃成熟的标志是外果皮由黄绿色变为黄褐色且易与果核分离,部分果皮开裂,果柄已产生离层,开始大量落果。采收过早,必会降低果仁饱满度和油脂含量,从而导致当年山核桃产量、质量和效益的下降。此外,此时果柄离层还尚未形成,果实不易脱落,往往需要用竹杆猛敲猛打才能将果实打下,这样也就势必对短枝状裸芽、叶片、树枝造成过度损伤,而短枝状裸芽是山核桃来年结果枝的前身,叶片同化产物是来年雌花芽分化和新梢发育的物质基础,树枝则是来年着生新梢、叶片、果实的基座,所以过早采收必将严重影响来年产量。更严重的是由于过早采收,超强度的猛敲猛打,使上树的采收者体力消耗更大,又给本就不安全的高空作业增加了危险系数。山核桃在充分成熟前10天左右有一个果肉生长和油脂增长的高峰期,同时在果实成熟后期,果实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上升,酸价下降,油脂质量提高,果实耐藏性也提高,如果过迟采收,果实已经脱落而没有及时捡收回来,则也会造成损失。因此,山核桃采收应适时,以等到果实充分成熟为好。一般正常年份山核桃的成熟期在9月上中旬,根据7-8月份天气情况,采收时间以白露后7--10天左右开始采收为宜,当然特殊年份还需要提前或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