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知道好吃的山核桃是怎么出炉的?不同的山核桃的口味为什么相差会那么多?
原产地、好原料:“好吃”的基础
北纬30.05°,东经118.96°,森林覆盖率达74.9%的临安,是山核桃的故乡。山核桃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生长受自然气候影响很大,因此品质每年不尽相同,甚至相同山林因光照时间的差别,山核桃饱满程度和空瘪籽率也不一样,所以山核桃原料的选用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好的原料是优质山核桃的保证。
12道加工工序:“好吃”的关键
去除坏籽山核桃空瘪籽的筛选是最难控制的一环,目前仍然沿用最传统的方法——人工水浮法,坚持至少三遍水浮的标准,彻底去除空籽。瘪子因其比重和好籽的基本相同,靠人工肉眼挑选很难做到彻底去除,特别是小年的山核桃,空瘪籽率比较高,只有增加水浮的次数,将瘪籽率控制到最低。特别要说明的是,山核桃里的瘪子并不是陈货。
阳光晾晒3到5天的阳光晾晒把山核桃仁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山核桃才会更香更易剥,也更好保存。
颗粒筛选用专业的筛选器将山核桃分为大籽(2.15cm以上)、中籽(2.0cm-2.15cm)、小籽(1.9cm-2.0cm)三个等级。但山核桃并不一定是颗粒最大的就是最好的,山核桃品质以中大籽为最佳,果肉最为饱满。
山泉蒸煮生的山核桃果肉有层胞衣,食用时会很涩嘴,在加工过程中会将筛选好的山核桃放入传统的木桶中,用当地的山泉水蒸煮6个小时去除涩味,并充分保留山核桃的原香味。
标准配料坚持选用传统的食用调料,并严格按比例添加,以保证山核桃的原汁原味。比如一斤山核桃仁,白砂糖等调料加多了,山核桃仁就少了,直接可以降低成本,所以市场上有的山核桃仁相对便宜但偏甜。但山核桃仁添加的白砂糖等调料很少,口感纯正。
传统炒制山核桃在调好料后,再用滚筒进行炒制。因为山核桃果壳厚薄不同,所以对火候的掌握非常关键,以山核桃肉质呈嫩黄色为最佳。肉质发白的话就是火候不够,吃起来不够香脆;肉质颜色呈深黄色或发黑,则是炒过头了,口感会有点苦。
成品筛选在包装上市前,对成品再次进行人工筛选,挑选出破损的、发黑的山核桃。
无理由退换:“好吃”的保障
瘪籽率总体控制在3%左右,但影响山核桃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候不同的批次口感也会有些许差别,瘪籽率也不一样。但为了对顾客负责,坚持无理由退换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