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山核桃装上“智慧大脑”看杭州如何创建数字乡村的示范样本
来源:杭州日报
|
作者:ttxht365
|
发布时间: 1355天前
|
1738 次浏览
|
分享到:
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的前端协同工作,许多肉眼不可察的细微变化,都能实时反馈至区农业农村局和数字化运营合作方闻远科技那里,让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未来,这套系统还会普及推广,实现手机端协同,让每位农业“守护人”都能与后方的监测端进行双向交互
动动手指,享受红利。此前,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大脑,让杭州市民领略到了数据加载生活场景带来的高效便捷。而在杭州的乡野,一股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革新势力也正星火燎原。
如何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路径,是新发展阶段亟需解答的一道课题。在求索间,数字乡村的眉目逐渐清晰。
本期《热点面对面》,我们来听一听中国山核桃之都临安区给产业安上数字大脑,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故事。
接近临安区与安徽省交界,距离杭州市区大约两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是临安岛石镇呼日村。随处借问,关于山核桃的基因已牢牢植入当地百姓的内心,过路的村民大多知道山上有个颇具规模的山核桃基地,不久前刚经历繁忙的施工改造。
而对于基地管理员张健宏来说,这个“不久前”已是大半年前的事了。现在拐过山路,一进入口,就能看到醒目的标识牌——株川山核桃基地,上面密密麻麻罗列了诸如无人机智能植保、林下智能养蜂等多个现代化改造项目。这片林场属于区级数字赋能示范基地,也是现代化转型较早、规模化程度较高的一处山核桃基地。
大源山上,连片起伏的山核桃林还未到花期,沉默着身姿蔚为壮观。张健宏信步其间,更愿意把自己当做核桃林的“守护人”,守着这880多亩林地的好收成。
清明前夕,他的工作尚且悠闲,自从林地铺设了3条单轨运输机,施肥环节省了不少力气,也让张健宏体会了一把机器换人的好处。每天早晨,单轨车沿着既定轨道,将堆肥包往林地间传输,偌大的林地只需要十来人便能完成施肥作业,而他只需穿插着指导小工,做更精细的调整即可。
“到了4月份的花蕾期,会进入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高峰,要格外注意蚜虫和花蕾蛆,当然还可能有其它‘不速之客’来光顾。这时候新装的这些仪器就派上了用场。”张健宏指着不远处半山腰的监测站,里面竖立着智能型虫情测报灯、气象监测系统等多台物联网传感设备,配合山路两旁的鹰眼探头,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包括病虫害侦察防治在内的多种功能。
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的前端协同工作,许多肉眼不可察的细微变化,都能实时反馈至区农业农村局和数字化运营合作方闻远科技那里,让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未来,这套系统还会普及推广,实现手机端协同,让每位农业“守护人”都能与后方的监测端进行双向交互。假设种植户发现了病虫害隐患,就可将照片第一时间传至后方,提请“专家库”的百余名省市农林专家在线坐诊,给出诊断和处置配方。
智能系统好用,那么改造过后,核桃林的运营成本能降低吗?“仅施肥这块,一年能省30来万,4月下旬,由无人机喷洒叶肥,也减少了人力成本。”张健宏快速估算了支出对比,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