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素有“山核桃之都”美誉,种植面积57万亩,山核桃全产业链产值约50亿元,是临安西部山区15万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长期的过度经营,导致当地林地生态形势逐年严峻,种植无序、病虫害预警不及时等问题亟待解决。
临安素有“山核桃之都”美誉,种植面积57万亩,山核桃全产业链产值约50亿元,是临安西部山区15万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长期的过度经营,导致当地林地生态形势逐年严峻,种植无序、病虫害预警不及时等问题亟待解决。
数字化改革的东风,让这些一直困扰临安山核桃产业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农民只要拿起手机,给有病虫害的山核桃树拍张照片,然后上传到‘临安山核桃数字服务系统’,就有专家在线指导防治方法,植物检疫部门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在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山核桃产业大脑中心,临安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顾晓波向记者演示了农民如何运用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山核桃的病虫害防治。

山核桃产业大脑是临安山核桃产业数字化改革的成果。该平台搭建了“1+1+N”平台总体架构,梳理形成产业地图,构建了林地生态化治理、病虫害防治智能预警、原料交易服务、消费者画像、品牌管理、数字农证贷等6个多跨应用场景,是全省首个林业全产业链数字应用平台。
据了解,“山核桃产业大脑”对山核桃每一种病虫害的基本信息、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数字化整理,通过虫情监测设备、人工上报(AI识别)、气象数据等参数建立病虫害预警模型。当系统预测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时,会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植检站工作人员进行确认,发布病虫害简报,通知无人机飞防队开展统防统治,从而形成一个“及早发现、数字预警、联动处理”的病虫害防治闭环,提高防治效率,减低防治成本。

“平台可以近距离观测到枝条上的病虫害,农民也能自己上传相关情况,我们通过这些数据研究出病虫害的演变规律,对病虫害进行预警,现在已经可以成功防治花蕾蛆和干腐病。”临安山核桃产业大脑项目负责人胡秀东说,除了病虫害防治,“山核桃产业大脑”还建立了山核桃林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收集主产区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等数据,对不适宜种植和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及时进行植被恢复,退果还林。

“通过山核桃产业大脑,在生产端,我们推行透明工厂,实现标准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顾晓波介绍,在销售端,产业大脑对接阿里巴巴淘系平台数据,提供山核桃热销商品、热销区域、消费者画像等服务。“通过平台数据,可以看到椒盐和奶油口味的山核桃比原味的更受欢迎,这有利于生产和销售商调节经营策略,有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和精准投放广告。”
临安区白牛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张青告诉记者,“山核桃产业大脑”通过产品溯源、大数据支持,能帮助电商更好地提高山核桃原料品质,有利于经营主体精准加工、精准营销。
在山核桃销售方面,临安还着力建设山核桃脱蒲中心管理系统、市场行情分析系统,实现山核桃原料市场行情分析预警,并将直播电商大数据接入“山核桃产业大脑”,为销售端提供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分析,推进构建三产融合的服务体系。
据了解,目前,临安已有8个山核桃主产镇街的500余家主体使用“山核桃产业大脑”,累计注册用户3128人,预计可提升经济效益4亿元左右。
记 者:郑铭明
本期编辑:潘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