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莲听说今年政府推广自然落果,张网还有补贴,她决定“顺应改革”。“上树就要请人,而且年年有人受伤,很让人担心。”
许小莲对采摘山核桃的担心代表了大部分村民的民意。随便找一个人,他们都能讲出一两个亲眼见证的悲剧经历。
“用网规避了危险减少了人工。但张网是门技术,要是每个村里都有一支技术队伍就好了。” 吴向阳是安全采收网的发明者,他发明的网采用特别的材质,价格不高但能用4~5年。
今年先试点张网5000亩
采摘期延长至一个月
当然,支持者众,但投反对票的也有。
对于他们来说,不愿等自然落地,主要是为了时间。临安岛石镇新二村某村民就不想铺网。“往年采摘山核桃,只要雇工到位,一周左右就能全部采收完毕。之后的时间就可以自己安排了。而现在这样做,实际上大大延长了采收时间。光山上就得多跑好多趟。”另外,他还觉得如果天气下雨,不受人力控制的自然落果水气很大,山路泥泞负面影响不小。
但临安的态度很坚决——
“从成熟到所有山核桃完全自然落地,大概需要1个月,时间并不长,而且减少了对山核桃树的伤害。”临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临安把推广山核桃自然落果法纳入专项考核,要求在全市推广自然落果法3万亩、张网5000亩(张网补贴200元/亩)。
“我们也是经过几年的小片区试验和改进之后,才准备在今年开始较大范围的推广和实行。”临安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副站长丁立忠对这两种方法的推广有信心但也很谨慎,“实际施行起来还有难度,因为这两种采收方式都较适用于集中连片的山核桃林,如果有分散或者距离较远的林区,就不方便管理。”
目前,临安有48万亩山核桃林(其中35万亩是成林),因为管理和推广的局限,主要有三种采收方式:自然落地、张网、人工打杆。
不过丁立忠表示,今年的3.5万亩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效果理想,会适时增加自然落果和张网采收的面积。“今后,我们也会鼓励林户通过调换、买卖或者租赁,以此形成集中连片的山核桃林,将‘自然落果’的方式进一步推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