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看上去很美的采收办法,实际推行上还有一定难度。目前我市采取自然落果法的林农只是极个别的,采摘网也是在近年刚刚引进。大面积推广自然落果+采摘网采收,除了依靠宣传提倡以外,必须同时要与生产、流通等环节调整适应,跟进配套措施。关键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关于山场的调整。首先涉及到一个深层次问题,分户经营给山核桃生产经营也带来一些弊端。林农的山核桃林一般都很分散,有些农户的山核桃林分布在十几处,且山高路远,如果每天到十几处地方捡山核桃,自然捡拾无法解决看管问题,也非常麻烦、耗费时间,同时自然掉落的山核桃成熟度比较高,很容易腐烂,需要尽快捡完进行加工,这种情况下,推广自然落果林农有实际难度,几乎不可行,所以实现自然落果法采收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林农通过“自由交换”形成了山核桃林相对集中不分散的特点。而这种“交换”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山核桃树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产果的质量和产量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仅仅简单的根据山核桃树的数量或山核桃林面积来“等量交换”,显然是走不通的。需要从条件相对成熟的自然村或区域首先推广,积极宣传引导林农,逐步推进。
2、协调市场供应。自然落果法采收涉及时间较人工采收时间跨度长,一些产区存在的那种一味追求尽早上市,卖好价钱而过早争抢式采收。此外还要考虑到市场供应问题。不仅要引导林农推迟采收,还要在主产区同时也要对收购者进行引导。
3、配套山核桃采摘网推广。目前市售采摘网每亩成本2000-3000元,可以使用五年,但是一次性投入还比较高,政府可以考虑组织专门推广现场会,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对购置采摘网的林农进行适当补贴。
知识链接:山核桃为何要推迟采收?
山核桃成熟的标志是外果皮由黄绿色变为黄褐色且易与果核分离,部分果皮开裂,果柄已产生离层,开始大量落果。采收过早,必会降低果仁饱满度和油脂含量,从而导致当年山核桃产量、质量和效益的下降。此外,此时果柄离层还尚未形成,果实不易脱落,往往需要用竹杆猛敲猛打才能将果实打下,这样也就势必对短枝状裸芽、叶片、树枝造成过度损伤,而短枝状裸芽是山核桃来年结果枝的前身,叶片同化产物是来年雌花芽分化和新梢发育的物质基础,树枝则是来年着生新梢、叶片、果实的基座,所以过早采收必将严重影响来年产量。更严重的是由于过早采收,超强度的猛敲猛打,使上树的采收者体力消耗更大,又给本就不安全的高空作业增加了危险系数。山核桃在充分成熟前10天左右有一个果肉生长和油脂增长的高峰期,同时在果实成熟后期,果实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上升,酸价下降,油脂质量提高,果实耐藏性也提高,如果过迟采收,果实已经脱落而没有及时捡收回来,则也会造成损失。因此,山核桃采收应适时,以等到果实充分成熟为好。一般正常年份山核桃的成熟期在9月上中旬,根据7-8月份天气情况,采收时间以白露后7--10天左右开始采收为宜,当然特殊年份还需要提前或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