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农技人员丁立忠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平时施肥勤、用除草剂多的林地,越是发病多;而那些农户在外打工、平时无人照看的山核桃林却很少发病。
丁立忠猜测:问题会不会就在化肥和除草剂上。于是,他对发病的山核桃林进行土壤取样,拿回实验室测土。“不出意料,土壤呈酸性,含有大量对山核桃树根系破坏严重的铝离子。”他分析道,这与农民连年使用化肥、除草剂有很大关系。
吴向阳他们把枯死的树挖起来,查看原因。一锄头下去,吴向阳发现了其中的蹊跷:原本随处可见的、棉絮似的毛细根都不见了。即便是有个别毛细根,也不像原来那么有韧性,一捏就断。
大伙这才知道,这些枯树的树根原来一早就腐烂了,于是把这种病害称为“根腐病”。病症清楚了,可对于病根,村民们依然找不到头绪。
根腐病却像着了魔一样,在岛石镇、甚至整个临安的山核桃林中肆虐,树成片地枯死。更让人心忧的是,发过病的林地,即便挖掉病树,重新栽种上山核桃树树苗,也一样无法存活。
这时,临安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农技人员丁立忠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平时施肥勤、用除草剂多的林地,越是发病多;而那些农户在外打工、平时无人照看的山核桃林却很少发病。
丁立忠猜测:问题会不会就在化肥和除草剂上。于是,他对发病的山核桃林进行土壤取样,拿回实验室测土。“不出意料,土壤呈酸性,含有大量对山核桃树根系破坏严重的铝离子。”他分析道,这与农民连年使用化肥、除草剂有很大关系。
过度经营埋病根
面对丁立忠的判断,不少林农起初并不买账,质疑声不少。“这病怎么能算在化肥头上?”“用化肥还有错?”“不用化肥,哪里来的高产?”
“大家习惯了用化肥来催生高产、用农药除草,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大户方玉平却相信丁立忠的话,要把这个祖宗留下来的产业做下去,就得改变这种观念。
“其实过去山核桃树都是野生的,产量多少就是靠天。”方玉平回忆道,大概十来年前,当地开始有村民用化肥来增产。这化肥一施下去,效果真是明显。头两年,增产特别明显,有的树产量从最初的四五十斤一下增加到了七八十斤。
于是,林农们纷纷跟风,用的肥也越来越多;再后来,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林农们又把传统的人工除草改为喷除草剂。“就那么往地上一喷,杂草全死光了。”方玉平说,看起来,省时又省钱,其实对土壤破坏很大。
山核桃树就像是摇钱树,林农们使劲地摇,想摇下更多钱来。过去,山核桃林产量有大小年之分,一年产量高,一年产量低。用了化肥以后,山核桃树连年高产,大小年的差别越来越小。农民收入节节攀升,但林地却没了休养的间隙。
在粗放式的过度经营下,林地土壤退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丁立忠对临安多地山核桃林土壤的取样测土,结果显示:因常年使用除草剂,过量使用化肥,临安不少山核桃林的土壤酸化现象严重,出现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生态失衡等种种问题。